2025年9月2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联合主办的“AI赋能外语教学创新论坛”在线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浙江大学滕琳教授、孙培健教授、汕头大学方帆教授、海南师范大学金银星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单志斌老师,分享AI赋能外语教学的热点话题和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人机协同、自我调节学习、教师发展等方面,集中展示了AI工具在外语写作、口语训练、阅读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挑战。本次论坛由我中心徐浩教授主持。
滕琳教授基于《人工智能写作反馈模式下自我调节能力对多维反馈投入的影响研究》一文,分析不同自我调节能力学生在认知和行为投入策略上的差异。她指出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能够整合、评估反馈信息,调整修改策略,并对语言、内容和结构进行多轮修改,展现出较强的人机协同能力;而低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虽能理解反馈信息并成功摄取语言层面的修改建议,但修改深度有限。此外,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与行为投入在两轮GAI辅助写作后均有所下降。滕琳教授强调,自然的人机互动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未来研究可尝试通过干预教学赋能课堂教学中的人机协同和外语学习。
方帆教授基于论文《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英语媒介教学课堂中的超语实践与学习者能动性探究》,分享GAI工具辅助下EMI课堂超语实践及学习者能动性的表征维度。他指出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语言补偿、术语迁移、重点凸显和认知简化这四类“多语言”超语实践现象,以及通过表情符号、图片视频链接、音乐生成等“多模态”超语实践现象尝试多模态写作,实现更丰富的意义建构,表明学生并不局限于单一模态表达;最终呈现自主规划与调控、批判思考与反馈、资源融合与运用、情境感知与适应的能动性特征。方帆教授指出GAI赋能的超语空间能构建富有情感支持的人机互动环境,激发学习者能动性,但需谨慎使用GAI,以避免技术依赖。
金银星副教授基于《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学生英语口语愉悦情绪干预研究》一文,从研究背景、研究设计、量化数据分析,以及质性数据分析等方面详细阐释了人工智能对口语愉悦情绪的干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学习者英语口语愉悦的主要因素,包括积极的口语练习环境、口语能力发展、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提升、积极情绪激发、消极情绪缓解或抑制、自我效能感提升、动机加强。金银星副教授指出GAI辅助下的口语练习对提升学习者外语口语愉悦具有一定的效用,GAI提供的语言支持、即时反馈、纠错功能和情感支持等是提升学习者愉悦情绪的关键因素。
孙培健教授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反馈对大学生英文作文质量的增值效益研究》一文的研究发现。该研究通过对比教师反馈与教师+GAI反馈对大学生四次英语议论文写作质量的影响,发现两种反馈方式均能显著提升写作质量,但是教师+GAI反馈的增值效益随使用次数累积逐渐凸显,尤其在后两次写作中,教师+GAI反馈组的增值效益更为显著。孙培健教授指出GAI反馈能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反馈效率,但需与教师协作以确保反馈质量,即在教师反馈基础上,引入GAI纠正性反馈能进一步加强反馈效果。同时,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在GAI使用中的主体性,长期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GAI生成的反馈。
单志斌老师基于《探索读后续写任务的人机协同设计与反馈——以法语专业二年级精读课为例》一文,阐述了法语精读课中读后续写任务的人机协同设计与反馈。他指出AI反馈主要关注内容、以优点为导向,但反馈内容略显悬浮,相比之下教师反馈基于学习者情境,更具个性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单志斌老师进一步指出,任务设计可以采用AI生成与教师校准相结合的方式产出高效前读文本,并注意续写任务开放性与训练目标的平衡。AI反馈与教师反馈可以形成互补机制,由AI提供即时批改,教师提供深度诊断,共同优化学习效果。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与AI进行长期、稳定的互动,形成个性化学习档案。
秦丽莉教授主要阐述《情感体验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动性:一项Q方法研究》的研究发现,从情感体验视角探究大学英语教师使用GAI的能动性,通过对比新手教师与经验教师的差异,提炼新手教师和经验教师的不同类型,如矛盾型探索者和矛盾型权衡者。基于此,秦丽莉教授构建了“矛盾焦点驱动的能动性三维互动模型”,强调认知重构、情感调试与行为创新的平衡,并建议教师培训需针对不同矛盾类型设计干预。最后,秦丽莉教授建议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纳入更多学科背景老师,开展行动研究,探索GAI与教师情感体验的长期互动,开发基于Perezhivanie的教师评估工具等。
在问答环节,针对“在当下开展数智教育或广泛运用GAI的情况下,调查研究是否还有价值?”这一问题,滕琳教授回应道,调查研究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无论在何种学术发展情况下,在AI相关研究中,大规模调查研究能够呈现一个较为宏观的现象,同时,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讨一些问题的关系性。关于研究创新方面,建议在做调查研究设计时,可以考虑工具层面的创新;在数据分析中,可以考虑用一些科学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阐释关系。
本次论坛呈现了AI赋能外语教学的最新实证成果,从人机协同的实践路径到学习者能动性的激发,从写作、口语等具体课程的应用探索到教师发展的关键议题,各位专家的分享为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启示。本次活动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多外语学习者的社会认知研究”(批准号:2024TD002)资助。